DBA课程丨彭凯平:为什么拿铜牌会比拿银牌更开心?
作者:管理员发表时间:2021/4/8 13:47:58 浏览次数:

4月11日~12日(本周周六日),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积极心理学奠基人彭凯平教授做客博海国济教育集团,为DBA博士班的同学们授课!为此,小编特搜罗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DBA课程丨彭凯平:为什么拿铜牌会比拿银牌更开心?95.jpg

 

为什么拿铜牌会比拿银牌更开心?

 

积极心理学认为:比的方向不同,对人的影响也就不同。得银牌的选手,后悔自己差一点就获得金牌,往上比的反事实思维导致了他相对不开心,而铜牌的选手差一点就第四名,差一点就与奖牌失之交臂,往下比的反事实思维使得他更为开心。

 

在《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一书中,彭凯平教授认为,真正影响我们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是我们人类的预期和比较。

 

DBA课程丨彭凯平:为什么拿铜牌会比拿银牌更开心?277.jpg

 

彭凯平

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学博士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

中国积极心理学奠基人

连续两年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国际幸福日”纪念大会上做联大报告

 

2014年底的一个上午,在给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讲《社会心理学》专题课程中,我们讨论了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吉洛维奇和他的学生的一篇经典研究报告。

 

题目是《少一些可能更好:奥林匹克奖牌选手的反事实思维与他们的满足感之间的关系》(When less is more: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and satisfaction among Olympic medalists)。

 

这篇文章发表在1995年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是社会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经常涉及到的一个经典实验。

 

1/ 银牌选手为什么不会迪香式微笑?
为什么拿铜牌的运动员会出现迪香式微笑(编者注:迪香式微笑是指人脸部的嘴角肌、颧骨肌和眼角肌共同配合,展现出来的最美笑容),而拿银牌的运动员却不会?


DBA课程丨彭凯平:为什么拿铜牌会比拿银牌更开心?701.jpg

 

统计分析显示,铜牌选手与银牌选手的开心程度差异在统计水平上是显著的。

 

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人们的开心程度应该是与他的成绩高低有对应关系的。

 

按照这种逻辑,银牌选手应该比铜牌选手开心,因为他只是一人之下,却在众人之上。

 

吉诺维奇等发现,产生这种意外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两种人的反事实思维是不一样的。所有的人都有反事实思维,即如果怎么样,就会怎么样。


DBA课程丨彭凯平:为什么拿铜牌会比拿银牌更开心?880.jpg

 

十几年后,我的好朋友、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大卫·松本(David Matsumoto)教授和美国《世界柔道杂志》(The World of Judo Magazine)的编辑巴布·威廉汉姆(Bob Willingham)对在雅典举行的2004年夏季奥运会上,获得柔道比赛的金牌、银牌和铜牌选手的面部表情进行了计算机分析,特别是他们在比赛刚刚结束之后的表情和站在领奖台上的表情之差,令人感悟。

 

仔细分析一下这些选手的面部表情,这两位科学家发现,银牌选手的微笑大部分是伪装出来的,他/她们的微笑很多是礼节性的微笑。

 

而金牌和铜牌选手都出现了心理学家称之为迪香式微笑的真心快乐——这种微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有感染力的、愉快的真心微笑。

 

DBA课程丨彭凯平:为什么拿铜牌会比拿银牌更开心?1201.jpg

 

因此,这两位心理学家认为,那些表现出真心微笑的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和在领奖台上的表情基本是一样的,而那些在比赛结束没有表现出真心微笑的,在领奖台上往往要装出礼貌性的微笑。

 

由此可见,银牌选手确实是不如铜牌选手开心。

 

2/ 心理学关于开心的基本发现

 

这些研究生动地说明了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发现:一个人的成就、获得和收益到底有多大,与他的幸福没有完全的正比关系,反而是和他的认识和判断有相当大的关系。

 

当我们往上比的时候,我们很难感受到自己已经获得的成就;当我们往下比的时候,反而会感觉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愉快。

 

DBA课程丨彭凯平:为什么拿铜牌会比拿银牌更开心?1463.jpg

 

这就意味着,真正影响我们人生的幸福和快乐的,是我们人类的预期和比较。

 

3/ 转换视角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体育比赛谁好谁坏,发奖金谁多谁少,还能有客观标准。

 

但现实生活中,谁的日子过得好一些,谁的孩子聪明一些,谁的丈夫成就大一些,以及谁的老婆漂亮一些,都是复杂的综合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拥有什么,我有哪些别人没有的特长,我有哪些别人不具备的优势,我们的精神、追求、理想和文化等,这些没有客观标准的生活体验,是不是也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我特别提倡人们的精神追求。

 

在一定的物质基础满足之后,精神追求可以给我们无限的心理资本。它不是简单的否定事实的阿Q精神,而是我们追求灵性、悟性、善性、感性的文化精神,这二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我们不妨多一些对自己拥有的生活的感激,少一些比别人缺失的焦虑,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获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本文文字来源于彭凯平教授《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一书~


 

上一篇:公益丨博海国济江西分院“情暖童心·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活动圆满结束

下一篇:鹰计划丨乞丐演绎出“最牛”的营销思维!

Top